民以食為天,四季度以來食品行業出現漲價潮。

// 三全食品提價3%-10% //

繼“榨菜茅”之后,11月18日晚,三全食品對部分產品價格進行上調。

經公司研究決定,對部分速凍米面制品及速凍魚糜制品的促銷政策進行縮減或對經銷價進行上調,調價幅度為3%-10%不等,新價格自2021年12月1日起按各產品調價通知執行。

二級市場方面,11月18日,三全食品報收于20.38元,略漲0.20%;最新市值179億元。2021年以來股價下跌21%。

// 速凍食品三季報不理想 //

據Wind數據統計,由于“宅經濟”退潮,速凍食品上市公司前三季業績表現不理想。

以三全食品為例,2021年三季報顯示:三全食品營收和凈利潤雙下降,前三季度實現營收50.8億元,同比下降2.39%;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3.86億元,同比下降32.42%。

今年前三季度,速凍食品行業7家上市公司4家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增長,3家業績下滑,其中1家企業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均下滑,2家凈利潤虧損。

而2020年同期速凍食品行業上市公司只有1家業績下滑,無虧損。

至于業績下滑原因:一是去年業績基數較高;二是與整個市場環境有關,消費端消費比較謹慎購買力弱。

// 食品漲價潮來臨 //

事實上,目前食品漲價潮已向整個行業擴散。

除了“榨菜茅”、三全食品以外,據不完全統計,此前包括克明食品、祖名股份、加加食品、海欣食品、天味食品、恒順醋業、安井食品、洽洽食品等公司宣布提價,覆蓋調味品、速凍食品、休閑零食、飲料等多個細分領域。

談及漲價主因,主要受原輔材料、人工、運輸、能源等成本持續上漲所致。

 

而提價要看終端的接受能力,否則容易造成反噬,提價的幅度要考慮到“量”與“價”之間的關系。

與提價相比,類似金龍魚更傾向于通過加強公司管理等綜合手段應對成本上漲壓力。青島啤酒、重慶啤酒通過調整產品結構,增加高端產品占比來應對原材料漲價壓力。

// 消費傳導至CPI //

從宏觀層面來看,9月我國CPI同比增長0.7%,PPI同比增長10.7%。

10月份,全國CPI同比上漲1.5%,環比上漲0.7%;PPI同比上漲13.5%。

在各類消費品中,10月食品酒類價格環比漲幅最大,其中食品價格由9月下降0.7%轉為上漲1.7%,糧食、食用油、鮮菜、鮮果等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上漲。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表示,CPI反彈主要是受10月份特殊天氣、部分商品供需矛盾及成本上漲等因素綜合影響,其中,食品中主要是鮮菜價格上漲較多,對10月份CPI總漲幅的貢獻接五成。

安證券認為,PPI與CPI已經出現較大剪刀差,本輪食品漲價潮由PPI向CPI傳導所致。10月CPI環比漲幅由上月持轉為上漲0.7%,PPI環比漲幅擴大至2.5%。同比來看,10月CPI同比上漲1.5%,PPI上漲13.5%,PPI和CPI之間的剪刀差進一步擴大。

進入11月份,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今年第45周(11月8日-14日)蔬菜均價小幅上漲。其中農業農村部重點監測的28種蔬菜周批發均價5.79元/公斤,環比漲2.3%,同比高29.0%。

除第44周蔬菜價格環比小幅下跌外,此前蔬菜價格已經連漲6周,目前蔬菜價格仍明顯高于去年同期。

豬肉方面,今年第45周豬肉批發市場周均價每公斤24.02元,環比漲3.8%,為連續5周上漲,累計漲幅34.9%,同比低39.0%。

// 食品板塊獲機構追捧 //

從機構調研數據來看,11月以來調研最多的是食品飲料板塊的涪陵榨菜。

安證券指出,話語權強、品牌力強的企業往往是直接提價,稍弱的企業則會通過推新品或換包裝來間接提價??紤]到市場的充分競爭,一般龍頭率先提價后,其余競品企業會跟隨提價,一般跟進時間在3-6個月左右。

國泰君安證券指出,直接提價更多是短期、局部的策略,而產品結構升級才是消化成本上漲、提升利潤率的首選。相比于老牌產品直接提價,高端化新品推出、品類升級更易使消費者接受,更有利于維護價格體系和既有的優勢格局。

國海證券表示,大宗商品上漲帶來的此輪食品板塊的提價易于被消費者接受,預計對消費量的影響不大。展望2021 第四季度,食品板塊業績環比改善預計仍將持續。

今年春節較早,以及寒潮到來較早,預計對休閑零食、速凍食品、調味品等的需求同比增加。漲價應對原料上漲,盈利能力提升。結合業績增長確定和估值情況,重點推薦:洽洽食品、味知香、三全食品、雙匯發展、龍大肉食。